2023-05-04 17:27:07 来源:
互联网往往以颠覆者的形象示人,一旦进入某个领域便以摧拉枯朽之势快速渗透,传统行业要么选择兼容被包,要么被淘汰。
在阿里领衔的新零售时代,以盒马为主力,整合银泰打造喵街进行多线探索。大润发、华润、人人乐等生意惨淡,这些传统商超不得不进行升级。与此同时,京东的7fresh以及美团的小象鲜生还有每日优鲜等企业分占市场。腾讯牢牢把控着社交之王的地位,但仍挡不住抖音瞅准时机撕开一道口子。共享经济的厮杀之下,摩拜被收购,滴滴事件被全民diss,Ofo岌岌可危。
互联网就好像一个无休止的战场,即使是这样,知识付费也迫切搭上互联这班车想要脱胎换骨。但碎片化、没有成熟体系的内容在流量红利过后,似乎逐渐淡出这个市场。
有人心急喊出“知识付费已死”的口号。
我们不妨看一下知识付费的诞生到淡忘的过程。
在2016年,分答、得到、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平台都纷纷入局带起知识付费风潮,可以说几乎在知识付费元年——2016年,每个月都有新产品产生,譬如:4月,知乎推出了值乎;5月果壳推出了分答;6月,罗辑思维公众号推送了《李翔商业内参》......然而2017年的知识付费市场冷静了不少,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,据搜狐网报道,自2017年4月起,几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打开率和播放率都明显下降。但有趣的是,用户规模却持续扩大,2017年较2016年增长了102.2%,达到1.88亿。
根据《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》分析估计,2018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将达到2.92亿人。据相关统计,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仅第一季度就约8000万人,且实际上这一年的用户已超3亿人。
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知识买单,且逐渐趋于理性。
观察今年上半年的一轮融资情况,A轮之后的比例占78%,甚者如知乎、罗辑思维、喜马拉雅FM、蜻蜓FM等更是已完成C、D乃至E轮的融资,鉴于流量变现以及产品趋于成熟,企业或有较大的趋势在今后3-5年寻求上市。此外67%的头部玩家取得破亿(人民币)的融资额,部分细分市场的早期拓荒者已迈入“独角兽”行列。而在众多参与知识付费风口的投资机构中,再次出现以“BAT”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的身影,同时亦不乏浸淫在TMT“大潮”多年的VC/PE,如红杉中国、今日资本等。
何来知识付费已死一说?往大了来说,付费市场依旧是一块可人的蛋糕。
付费市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应当属于在线视频。其2016年全年付费率约为11.4%。2017年,在线视频用户付费规模已达到217.9亿元,未来两年仍将保持60%以上的增速持续扩张。
那些喊出“知识付费已死”的人,或许并没有想到这一市场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大的活力。
市场的不稳定性是它的本质,也无法让人预料。回到知识付费最初起来的原因,因为互联网的免费性,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途径,但同时也提升了用户进行内容筛选的复杂程度。这一矛盾既然已经暴露,势必会有解决的一天。
知识付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人欢喜让人忧。喜的是市场教育程度显著提高,网民逐渐养成为优质互联网内容付费的习惯。忧的是各平台的“中心化”让参与用户无法分其一杯羹,交流效果并不理想。
因为知识付费带起的精英经济只让小部分人获益。如果每个人都是个平台,可以用自身的知识来换取应用的价值,那么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体将无限扩大。如果微信能够覆盖中国多少用户,那么这个平台就将拥有多少用户。
YaYa这个软件就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,其社交+付费的理念为用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。并提供收费文字、照片、视频、文件、语音等相关服务,将每个人都作为知识付费的用户与提供者,渗透率将远远超过现在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付费平台。
你可以将YaYa视为一个解构中心的知识付费发展的新形式,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快速走进知识付费市场的途径,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获利——只要有人愿意为你的才华而买单。
站在更广泛的领域去看,知识来源于实践,我们每个人都是知识的载体,都有可以出售的认知。
YaYa为知识付费市场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:互联网创造出来的经济应属于每个人。
万物互联,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 YaYa迈出了第一步。